摘要:目前,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已融入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它以語言、文字、視頻信號和聲音等新穎獨特的方式給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革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目前,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已融入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它以語言、文字、視頻信號和聲音等新穎獨特的方式給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革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作為教育教學的內容及方式也必須隨著改變,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善于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要善于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教和學都能高效進行。下面就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談幾點體會:
1.教師要“會用”
信息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它能延伸課堂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能實現聽覺、視覺、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讓數學知識無限延伸。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必須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來幫助自己的課堂教學,必須會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熟悉并學會多媒體教學設計和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真正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技能,從而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制作課件時,也應注意要圖文并茂、生情兼備、簡明扼要、重點突出。
2.教師要“善用”
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是抽象、概括,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教師要善于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來加強直觀教學,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
善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在認識“周長”一課時,我以“螞蟻爬樹葉”入手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從兩個螞蟻爬樹葉中,讓學生觀看螞蟻繞樹葉轉一圈的長度,引入本節課要認識的新朋友“周長”,為學生認識“周長”提供了生動的可感知的原生態材料。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3.教師要“巧用”
化抽象為形象時用,讓學生思維得到放松。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在教學《線的認識》一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了豎琴中琴弦,然后引出線段;展示出手電筒發出的光線引出射線;展示火車的兩條無限延伸的鐵軌引出直線,從鮮活的實例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線段、射線、直線三者之間的微妙關系。
4.教師還要“注意”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使用的好,能給我們教學帶來方便,能提高教學效率,但如果運用不當也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負面影響。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課件畫面要注意主次分明。課件制作要注意文字不能過多,每屏不超過20個字,文字的顏色、字體也不能太多,讓人眼花繚亂。每屏字體字色不超過3種,背景不能喧賓奪主,不能出現圖文不搭,圖文不同步現象。應該注重實用性,要從數學學科的角度需求出發來使用多媒體,要避免將信息技術裝潢“門面”,從而丟掉粉筆、黑板及教師的示范作用。
總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凸現其重要作用,它的發展給我們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源泉,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讓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無限延伸,并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